熱點聚集

在柳巷開火鍋店的張老板最近愁壞了——花三萬塊投的電梯廣告,換來的開銷者還沒隔壁免費試吃的多。這事兒您聽著耳熟不?太原城里十個老板九個半都在這坑里摔過。今兒咱就嘮嘮,怎么讓幾百字的小文章撬動整座城的流量。

第一問:新聞新聞營銷不就是公司自嗨嗎?
去年迎澤大街有家老字號糕點鋪干了件狠事:把非遺傳承人做桃酥的過程寫成《凌晨四點的面粉戰爭》,發在本地號上。結局您猜怎么著?排隊的人從食品街拐到五一廣場。重點在于:得把廣告藏進太原人日常嘮嗑里

轉型案例對比:

傳統推廣新聞新聞營銷手法效果差異
開業大酬賓海報《柳北炸雞店主的離婚契約書》轉發量差30倍
商品功能列表《丈子頭菜商圈里的金融學博士》咨詢量翻4倍
老板專訪《藏在晉陽湖底的山西醋秘方》抖音同城熱搜TOP3

(記筆記啊各位!)太原人就好個"沾片子"的親切感,您得把商業故事泡在老陳醋里釀出味兒來。


第二招:同城流量密鑰怎么破譯
長風街某樓盤去年搞了個神操作:請業主寫《在太原南站迷路的108種姿勢》,閱讀量直接干到10萬+。這里頭藏著三個絕活:

  1. 地名轟炸:出現義井小吃街/塢城路高校區等地標,比導航還精準
  2. 方言調味:"俄們項目比迎澤公園的相親角還熱鬧"
  3. 痛點共鳴:寫學區房不提配套,改說"送娃上學能多睡半小時"

有個數據您得知道:2023年太原本地號調研顯示,帶"許坦西街""大營盤"等詳細地名的文章,分享率比泛泛而談的高出67%。就像刀削面館老板說的:"你光說面香不行,得說這臊子是用水西關早市的鮮肉現炒的"。


第三式:政體動態和公司宣傳怎么勾兌
杏花嶺區去年出臺夜金融政令,有家便利店連夜寫了篇《太原深夜食堂生存指南》。重點不是復述政令,而是:
把"延長營業時間"翻譯成"給加班族留盞燈"
把"開銷補貼"具象成"用一頓頭腦的錢吃兩頓"
把"特色街區"轉化成"后生們約會新地圖"

更絕的是并州飯店的做法——借著城市更新報導,把自己改造成"能吃飯的晉商博物館"?,F在年輕人拍婚紗照都去他們大堂,這可比在電梯里循環"豪華婚宴"聰明多了。


說個真實案例:做不銹鋼生意的王總,之前投的廣告都杳無音信。后來寫了篇《尖草坪區廠二代接班記》,把車間設備寫成"山西重制造業的鋼鐵玫瑰",現在居然有文旅公司來找他搞制造業旅游。要我說,在太原搞推廣就得學打晉劇——字正腔圓沒人愛聽,帶著磧口古鎮的土腥味才可以叫好又叫座。

上一篇:天鵝湖軟文怎么寫才能讓讀者身臨其境?

下一篇:太太樂雞精怎么選?3個秘訣讓家常菜秒變招牌菜,廚房新手必看技巧


標題:太原企業如何讓新聞軟文刷爆同城朋友圈?
地址:http://m.pananda.cn/xinwen/118008.html


免責聲明: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@163.com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